□蒋璟璟金御优配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,集中整治非法牟利、夸大和虚假宣传、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。根据通知金御优配,整治行动期间将组织汽车企业、相关网络平台企业开展自查,建立快速处置渠道,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。(中新社)
国内汽车产业蓬勃发展,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,车圈营销的重重乱象,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曝光。新能源、新势力,建立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度,殊为不易。这种大洗牌、大变局,大有可为,却也难免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。在社交媒介深度影响大众心智的大背景下,信息流营销、KOL营销等等,越发被车企所倚重。再加之相关推广业务的层层代理、分包,最终呈现出的局面就是,大量涉车底层账号的野蛮化、群氓化。
所谓“汽车行业网络乱象”,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,车圈整体的氛围,越来越不友好、越来越撕裂、越来越对立。这其中,既有某些“油车党”“电车党”、“合资车”“自主品牌车”的相互嫌弃、口水对垒,也有不同品牌拥趸的唇枪舌战,更有耸人听闻、以讹传讹的“车圈鬼故事”。汽车消费,原本是“各买心头好”“彼此不相关”的私事,可是如今的网络舆论场内,却充斥着强加于人、恶意诋毁的各种烂梗黑话,“买车”在一定程度上,被这种潜流影响了、胁迫了。
言及某某品牌车子,必称“失速”“虚标”,还有诸如“上修飞机下修表,××××修不好”的谬误大行其道。更有甚者,搞“定制测评”“围猎式横评”“先画靶子再射箭”,为黑而测、为黑而黑……一批车评人各自站队,凡有新品上市,必要“大做一番文章”。还有些车圈号、黑公关,无端发难、惹是生非、四处剐蹭,无所不用其极,只为收取“保护费”。凡此种种,愈演愈烈,已然到了必须下决心根治的时候了。
毫无疑问,“汽车行业网络乱象”必然会给消费者造成信息误导、增加企业营商成本。整治非法牟利、夸大和虚假宣传、恶意诋毁攻击等等问题,对于重建市场良序、传递稳定预期、涵养消费理性金御优配,都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。让造车的专注造车,让买车的安心消费,供需两端的正本清源,行业才可长远健康发展。
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